截至2024年12月31日,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突破1億,達到10027.1萬名,較上年凈增108.6萬名;黨的基層組織增至525.0萬個,較上年增長1.4%。這一數據既彰顯了黨的強大凝聚力,也引發(fā)了關于黨員隊伍建設的深度思考。
黨員規(guī)模彰顯活力,更需質量并重。黨員數量突破1億,是世界政黨史上罕見的組織力體現,反映了黨在新時代的吸引力與號召力。但規(guī)模擴大的同時,質量提升同樣關鍵。基層黨員是黨聯(lián)系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必須杜絕“重數量輕質量”“重形式輕實效”的傾向,真正發(fā)揮先鋒模范作用。黨員佩戴黨員徽章,不僅是身份的象征,更是責任的承諾——唯有嚴格把好“入口關”、暢通“出口關”,及時清除不合格黨員,才能確保黨組織的純潔性與戰(zhàn)斗力,讓“黨員先上”成為群眾信得過的行動準則。
先進性引領群眾性,破題“躺平式黨員”。1億黨員的龐大規(guī)模,如何平衡先進性與群眾性?現實中,少數“躺平式黨員”消極履職,削弱了組織效能。破解這一難題,需優(yōu)化黨員管理機制,強化教育培訓與實踐錘煉。黨性堅強,方能立場堅定。黨員必須始終與群眾“同坐一條板凳”,在鄉(xiāng)村振興、基層治理等一線實踐中提升服務本領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,要“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”,只有將心系百姓融入履職全過程,才能避免“口號響亮、行動乏力”,真正讓群眾感受到黨的溫度與力量。
以實干贏得民心,用初心照亮征程。“黨員越多,正能量越強”是群眾的樸素期待,但老百姓更看重實實在在的獲得感。新形勢下,必須緊扣黨群血肉聯(lián)系這一核心:農村黨員要爭當鄉(xiāng)村振興“排頭兵”,社區(qū)黨員需成為服務群眾的“貼心人”,各行各業(yè)黨員都應立足本職、沖鋒在前。從“千萬工程”到抗擊疫情,歷史一再證明,黨的生命力源于千萬黨員的躬身實踐。作為“一億分之一”,每一名黨員既是星火也是旗幟,唯有以守護初心的擔當、腳踏實地的行動,才能匯聚成民族復興的璀璨光芒。
黨員數量是發(fā)展的注腳,質量才是永恒的課題。站在1億黨員的新起點,我們既要為黨的蓬勃生機自豪,更要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推動自我革新,在數量與質量的辯證統(tǒng)一中,書寫新時代“人民至上”的合格答卷。(市農業(yè)農村局 黎燕)
編輯:馮方湲
責任編輯:金艷
編審:韓鈺
0